法國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:50左右,巴黎圣母院遭遇了一起重大火災。雖然現在大火已經被撲滅,但也讓這座美麗的哥特式建筑,傷痕累累滿是瘡痍。法國方面已經表示將全力重建巴黎圣母院,整個修復過程可能長達十數年。
巴黎圣母院,始建于1163年,在1345年完工,擁有850多年歷史,是歐洲歷史上第一座完全哥德式的教堂,也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和世界遺產之一。這一次的大火,燒毀了巴黎圣母院標志性的尖塔以及約三分之二的屋頂,所幸建筑的主體結構未被燒毀,兩座舉世聞名的鐘樓得到了保存,許多文物也沒有焚毀。這一次的大火讓人倍感心痛,同時也給世界各國的文物保存敲響了警鐘。
那么對于文物的保存我們又能做到什么呢?
數字化技術會是一個錯的選擇。通過攝影測量技術和數字掃描技術等方法,將古建筑和歷史文物數字化,保存他們的數字信息。這樣,不但能長久的將文武保存在互聯網內,同時,可以提供完整的三維立體模型,方便隨時參觀,對于文物的修復也有一定的幫助。其實,早些年就已經有一些機構開始對巴黎圣母院進行3D數字化工作,比如由哥倫比亞大學 Stephen Murray教授和瓦薩學院Andrew Tallon教授發起的Mapping Gothic France 項目,將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內的眾多哥特式建筑進行了系統的數字化保存,人們可以在其網站上看到巴黎圣母院外部的,內部的,整體的,細節的等各種圖片模型。這些數字模型可以為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工作提供不錯的幫助。
Mapping Gothic France拍攝的巴黎圣母院圖片
在國內也有許多團隊在為歷史文物的保存工作不懈努力著。例如,敦煌研究院在2016年發布了敦煌石窟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化內容,在網上還有洞窟的三維立體呈現;中國“侶行”團隊利用3D激光技術掃描烏爾古城,還用建筑投影還原巴米揚大學;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曾推出“故宮陶瓷館”APP,將文物的三維信息,通過手機呈現給大家。此外,國際上,像Google Arts&Culture、CyArk等機構也在為全世界文物古跡的數字化存檔努力著。這些團隊機構運用3D激光建模技術,超高清攝影,航拍遙感,景攝影測量,數字掃描等技術手段,最大限度的將建筑、字畫、器皿等文物的數字信息保留下來。
嘉興超維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航拍設備:ARC524
嘉興超維運用航拍技術拍攝上海明珠塔三維立體模型
激光雷達傳感器,可用于激光測繪等應用
VR3D人像三維成像系統,留住人物美好時光
VR3D物件三維成像系統,保存物體三維信息
PBR表面材質重構技術,讓物體三維模型更加真實
超高分辨率3D建模,實現細微物體的三維立體模型
360°全景相機,室內布局拍攝最佳選擇
盡管數字化的文物不能取代原來的實物,三維模型也無法體現那些歷史遺物的質感和厚重感,但是就像存在在游戲《刺客信條:大革命》中的那座巴黎圣母院,它可能不是完美的,但是它很完整。在我們細心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,建立文物的三維數字信息模型,讓這些美麗的歷史文物,更長久的停留在我們的記憶中。
《刺客信條:大革命》中的巴黎圣母院